人工養殖水蛭的方式有建水池養殖,或挖土溝養殖,也可利用廢池塘、水溝、低產田等,在養殖前,應測定當地水質是否適宜水蛭生存?,F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水蛭養殖技術。
水蛭養殖池建造技術
應選擇避風向陽、排灌方便處造池,或在房前屋后建池。水池寬3米,深1米,長度不限,可根據場地大小而定。池對角設進水口和排水口,以使水流動和對流。飼養水蛭的飼料是畜禽的血,易污染水質,因此,水必須是活水。池底下放一些石塊和樹枝供水蛭棲息。池內放人水草,可遮陰或食用。最重要的是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螄。
水蛭土溝養殖技術
這屬大面積成片養殖法??赏跍匣蚶门f溝、塘等,筑埂成連溝式養殖。溝寬3米,埂寬40厘米、高80厘米,水溝深60厘米,連成片狀。兩頭分設進水口和排水口。同樣,在底部鋪設石塊或樹枝供棲息。再放入水草遮陰,并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螄共生,作為天然餌料。
水蛭飼料投喂技術
水蛭屬典型的寄生型和吸血性動物。從小到次的各階段中,其食性要求基本保持不變。主要食物為藻螺類、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哺rǔ類動物的血液。人工飼養,天然餌料較為廣泛,如螺螄、田螺等。螺螄或田螺可一次性投放,每畝25公斤左右,讓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。另外,可投入各種動物血塊,每星期喂一次,如豬、牛、羊、雞等動物鮮血凝塊放人水池四周,或每隔5米放一塊。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會聚攏來,吸飽后自行散去。
水蛭養殖池水質調節技術
水源是水蛭賴以生存的主要條件,環境和水質的好壞,直接影響到水蛭的生長、發育和繁殖。在飼養過程中,需要經常保持水質清新、不被污染,進水口和出水口要暢通,保持水源流動、更新。尤其是7—8月份高溫季節,要注意換水。每天投喂后余下的血塊必須清除。如養殖密度高,水質更要清潔,保證一定的溶氧量。
養殖溫度與密度控制
在三四月間,平均溫度達到10—13℃,土壤含水量為30%一40%,水蛭開始出土。出土后水蛭常躲在溝邊枯草和淤泥纏結成的泥團內。天氣轉暖后,到田邊、池塘邊活動,有時伸展身體,靜伏于水溝內,頭端迎著進水水流。平日密集在沿岸帶的水生植物上。十水蛭的放養密度可根據氣溫的高低和水面的大小來決定。一般每畝水面早春期間投入種苗20公斤左右為好,到秋季可收獲鮮晶水蛭l000公斤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