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餌料的利用效率,就是降低餌料系數。譬如養草魚,低水平時50公斤草長1公斤肉,如果降低到30-40公斤草長1公斤內,餌料的利用效率就提高了,成本就會降低。
餌料系數決定于餌料所含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的含量,某一方面的營養成分過多或不足,對消化率都有不良影響。據試驗,餌料中缺乏磷時,蛋白質只能消化83.2%,當加入0.5%的磷酸鉀,蛋白質的消化就提高到91.2%。用餅渣單獨喂鯉魚時,餌料系數為5-6,甚至到8,當加入白堊時,可降到4。
用單一餌料喂鯉魚時,最容易因營養成分中缺乏某種物質,而使餌料系數提高。用不同餌料混喂時,可彌補這些缺欠,而提高餌料的利用效率。
餌料中的蛋白質是由20種不同氨基酸構成的,對有些氨基酸魚的需要量不大或能自行合成,在餌料中不一定配入,而其中有10種氨基酸,魚類既不能合成,又不可缺少,必需由餌料供應,叫做必需氨基酸。要想提高魚類對餌料的利用效率,必須按需要量供給魚類包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在內的食物,也就是說,給以營養完全的蛋白質。
動物性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與魚類接近,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完全,所以要千方百計地給魚類一些動物性餌料。如在魚池安裝黑光燈誘蟲喂魚,購買廉價動物性餌料。
有些餌料具有難消化的外殼,要壓碎調制,使之易于消化,并增加滋味,使魚更喜歡吞食,減少浪費,降低餌料系數。
餌料一定要有很好的質量,如果腐敗發霉,就會引起腸炎,甚至食物中毒,餌料利用效率也自然降低。
為了使各種餌料在營養成分上相互補充和避免損夫,可將各種餌料粉碎混合,用顆粒餌料機制成顆粒餌料投喂。餌料的投給不能過多,因為充滿消化道的食物,就減少了食物和腸壁的接觸機會,這樣會影響餌料的消化。
有人試驗,少投餌料時,蛋白質能被魚吸收35.2%,過分投餌時,只能吸收18.9%。所以,喂魚時要少量多次,特別是養殖鯉魚等無胃的魚類更要注意這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