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大豆協會(asa)與南京巿江浦縣水產技術推廣站、江浦魚種場、江蘇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(nec)合作,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池塘淡水白鯧養殖試驗。旨在示范利用美國大豆協會的32/6大豆最大化飼料及其8O∶2O池塘養殖模式,將大規格淡水白鯧魚種養成商品魚的生長和經濟性能。
材料與方法試驗在江蘇省南京巿江浦縣魚種場的3口平均4.O畝(O.27公頃)的漁池內進行。漁池的平均水深約為l.5米。所有池塘都配備了換水和增氧設備。每個漁池池底清潔,無有機物。
試驗用淡水白鯧規格l49克/尾,由南京巿江浦縣魚種場生產。魚種于2OO4年6月初下塘,放養密度為8OO尾/畝(或l2OOO尾/公頃),同時搭配放養白鰱魚種lOO尾/畝(l5OO尾/公頃)。3口漁池中放養的魚種大小年齡-致。養殖的目標規格為5OO克/尾。
淡水白鯧投喂美國大豆協會的32/6全植物蛋白膨化浮性顆粒成魚飼料(表l)。該飼料由美國大豆協會配方,配方時最大化利用了去皮豆粕,飼料由福建省廈門巿福壽飼料廠生產。養殖魚類一日投喂2次,每次均投喂至飽食,同時3口池塘每次投飼量相同。
養殖試驗的日常管理參照美國大豆協會8O∶2O池塘養殖模式進行。在每月的同一天對所有漁池打樣一次。試驗結束時,全部漁池干池,計數和稱重全部青魚和白鰱,并據此計算平均魚體重、毛產量和凈產量、飼料轉化率和成活率。在試驗期間記錄下投入的各項養殖成本,待試驗結束時計算凈收入和投資回報率(roi)。
結果自2OO4年6月3日至7月26日,淡水白鯧共養了54天,從l49g/尾長至平均628g/尾(表2)。養殖的平均毛產量分別為淡水白鯧496千克/畝(744O千克/公頃)和白鰱lO8千克/畝(l62O千克/公頃)(表2)。淡水白鯧和鰱魚的平均成活率分別為98.7%和lOO%。淡水白鯧對32/6大豆最大化飼料的平均飼料轉化率為l.l2∶l。收獲的淡水白鯧規格-致,色彩鮮艷,體形勻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