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鰍被稱為“水中之參”,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見但也分布各地。全年都可采收,夏季最多,泥鰍捕捉后,可鮮用或烘干用,泥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,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,無論外表,體形,生活習性都不同,是一種特殊的鰍類。
泥鰍的生活習性
泥鰍喜歡棲息于靜水的底層,常出沒于湖泊、池塘、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,對環境適應力強。生活水溫10-30攝氏度,最適水溫為25-27攝氏度,故應屬溫水魚類。
池塘養鰍,一般選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,池深70-100公分,水深50-60公分,池底鋪15-20公分厚的肥泥,池的面積可大可小,以2-3畝為好。池塘應排灌方便,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。放養前應進行清塘消毒,其方法和用量與魚苗池相同。如無生石灰,也可用漂白粉消毒,每畝用量4—5千克。有條件的話,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設置集魚坑,便于日后捕撈。泥鰍苗入池前,也應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。待施肥后2-5天,鰍種即可下塘。每畝放養30-50千克,有豐富水源條件的可增加放養量。要根據池塘水質情況,經常投施一些有機和無機肥料,以培肥水質。另外,每日還要投喂一定數量的人工餌料。投喂的餌料種類有蠅蛆、魚粉、豬血粉、蠶蛹粉、米糠、麥麩、菜餅等。投喂量可根據不同季節而不同。5-6月為鰍體重的4%-5%。7—8月為8%-10%。9—10月為5%-6%。池塘內要搭設餌料臺,餌料要投到食臺上,每池可根據大小設3—4個餌料臺。投餌前應檢查吃食情況,如發現未吃完,應減少其投量。一般以投餌后2—4小時吃完為度,還要每隔3-5天清洗一次餌料臺,以防疾病發生。池塘要經常注入新水,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。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(ph值為6.5-7.2),并每隔一定時間(15-30天)用1-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,以達到滅菌防病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