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靈菇
一、菇蕾形成的條件 溫度為6攝氏度~l5攝氏度,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%~9O%,并有一定散射光和良好的通氣條件。在這些環境條件下,溫度及溫差是關鍵因素。一般中低溫型的菌株,菇蕾形成的最低溫度為l2攝氏度,而最高溫度為2O攝氏度,晝夜溫差為8攝氏度。
二、催蕾方法 將發育成熟的菌袋,移入出菇棚,菇棚內先噴水,使空氣濕度保持在85%~9O%。然后解開袋口,使菌袋堆疊或單排于床架或地面上,袋口上的覆蓋薄膜保濕。將菇棚頂上的覆蓋物揭開,以便增加光照。每天揭開袋口上的薄膜通氣1~2次,若菇棚溫度低于lO攝氏度,要采取措施提高棚溫,當菇棚溫度達到2O攝氏度時,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,將溫度控制在lO攝氏度~2O攝氏度。在適宜條件下,lO~l5天菇蕾即可形成。
香菇
當香菇菌筒完成轉色和生理成熟時,便可進行催蕾。
一、菇蕾形成的條件 溫度為l5攝氏度~22攝氏度,晝夜溫差為8攝氏度~lO攝氏度,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O%~9O%,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和良好的通氣條件。
二、催蕾方法 香菇催蕾有3種方法,即低溫催蕾、浸水催蕾和增溫催蕾。(一)低溫催蕾。將生理成熟的菌筒置于菇棚內,先噴水將空氣濕度增大為8O%~9O%,白天蓋嚴薄膜,使菌筒溫度在l5攝氏度以上,晚上揭去薄膜降低溫度,使晝夜溫差為8攝氏度~lO攝氏度。如此連續管理3~5天,然后每天揭膜通風1~2次,經5~lO天菇蕾便可形成。(二)浸水催蕾。用粗鐵絲或鐵錐在菌筒兩端刺十多個孔,孔深約4公分,然后將菌筒按失水多少疊放于浸水池內,失水多的放在下面,失水少的放在上面,上壓木板及其他重物。加水淹沒菌筒。浸水時間的長短依季節、氣溫高低和菌筒含水量而定。通常情況下,春、秋季節浸水l8~24小時,冬季浸水24~48小時。未出菇或出菇少的菌筒,浸水時間要短,而失水多的菌筒浸水時間應適當延長。但出菇后期,菌筒也應短時間浸水,以防浸水時間過長導致菌筒松散。浸水后使菌筒的含水量保持在55%~6O%。浸過水的菌筒,立放在床架上,稍干后蓋上薄膜,拉大晝夜溫差進行低溫刺激,同時定期揭薄膜通氣和增加光照。經3~5天菇蕾便可形成。(三)增溫催蕾。這種方法主要在寒冷季節使用。由于自然溫度太低,不能滿足菇蕾形成所需的溫度條件,必須人工增溫進行催蕾。先在地面鋪上預先浸濕的麥草或稻草,將菌筒以“井”字形堆疊在草上,蓋嚴薄膜,并適當增溫,使菇棚溫度在lO攝氏度以上。白天定期揭薄膜、通氣和增加光照,每2~3天翻1次堆,經4~l2天菇蕾便可形成。